11月15日,光峰光電在高交會展示了其明星產品光峰炫幕百吋激光電視,這是去年在CES消費電子展亮相的、獲得“未來產品獎”的首款大屏幕激光電視。“2015年將是激光電視元年。”光峰光電創始人兼董事長李屹如是表示。據9月中國電子視像行業協會發布了首份《中國彩電新型顯示技術發展白皮書》顯示,2015年我國激光電視市場份額將達到350億元,成為彩電市場的重要力量。“光峰光電占據了最上游的核心技術,其自主研發的熒光粉激光技術(A LP D )成為LG、長虹等電視廠商的技術授權方。”李屹在高交會上不無得意地表示:“以前都是我們給國外廠商代工,今天也叫國際彩電巨頭給我們代工。”當天,李屹展示的激光電視組裝陣容可謂強大:顯示設備由德州儀器(T I)提供,屏幕在日本定制,由LG代工生產,最終貼上光峰光電的品牌。
“我就是能賣得貴”
電視市場在過去一年風起云涌。樂視網、小米、愛奇藝先后推出“互聯網電視”,以顛覆性低價征服市場,千元電視機成為“互聯網思維”又一個經典案例。
但李屹認為,“硬件免費,內容收費”不是唯一的服務方式。“現在什么手機賣得又貴又好,就是三星、蘋果,前者擁有顯示屏的核心技術,后者則有基于ios的一體化體系,這是支撐其高價的理由。”李屹認為,提供產品要看你給消費者提供了什么服務,免費只是其中一種。“很多互聯網企業沒有硬件核心技術,只能通過內容去增值服務。”
在采訪中,李屹經常流露出對其自主研發的A LPD技術的自信。10年前,他在美國成立YLX,自主研發A LPD,五年后作為中組部“千人計劃”引入人才回到深圳創業。據其介紹,“光峰光電擁有獨立開發專利500項,其中80%是發明專利。”
“我們近三年每年要給知識產權局1000萬左右的專利管理費。”李屹調侃說:“光峰光電位于深圳市西麗鎮茶花村,雖是典型的鄉鎮企業,但我們掌握核心技術,我就是能賣得比你貴。”據悉,其目前的炫幕百吋有兩個版本,售價分別為9.5萬及12萬。
誰才有顛覆性優勢?
但李屹的“狂妄”沒有受到傳統電視廠商的認可。目前,國內電視廠商更認可有機電激光顯示(O LED )技術的未來,而激光技術則被邊緣化。“從LE D到O LE D至少是半導體技術的延伸,但激光相對比較另類。”液晶巨頭京東方副總裁張宇如是表示。除了采用光峰光電技術授權的長虹以及自主研發的海信之外,國內也并沒有哪家廠商推出激光終端產品。
但李屹對于這種質疑并不意外。“液晶平板廠商目前心態跟數年前的諾基亞一樣,延續自己的邏輯,而真正的顛覆需要蘋果這樣的外來者。”李屹說,液晶電視8 .5代線動輒投資上百億,而光峰光電去年十萬臺產量僅耗資幾億。“液晶做到75英寸以上就沒有成本優勢了,而量產的激光電視則還可以降低成本。”
大屏,就是李屹理解的激光之于液晶陣營的“顛覆性優勢”。“激光電視確實不是電視,它是家庭影院。”他告訴南都記者,激光電視不是改變平板電視市場,而是將影院搬到家庭里。
開放技術推動產業化
今年5月,光峰光電與四川長虹戰略合作,將A LPD技術授權后者生產終端產品,今年9月,光峰光電與中影集團成立合資公司中影光峰,推廣激光銀幕。“我們做擅長的上游技術,剩下的向下游廠商完全開放,配合內容與渠道的推廣。過去十年,我們一直在技術攻關,現在我們的技術站在山頂,接下來就是產業化。”李屹如是表示。
其實即使在激光顯示領域,A LPD也并不是影院的目前主流,比利時巴可公司掌握的RG B激光技術占據全球65%的電影顯示市場。A LPD以低功耗見長,9流明/瓦的能耗是后者兩倍;R G B則亮度更高,6萬流明秒殺A LP D平均5000流明的技術。但李屹所言的“山頂”是A LPD已經實現了2萬流明的突破,這是影院顯示的門檻,中影的內容支持將有利于其院線的渠道推廣。“三年內就把中國的氙燈放映院線全換成激光顯示。”李屹如是表示。
至于電視領域,李屹則希望產業化能降低整體價格。“目前激光電視價格偏高主要是市場太小,我們希望開放技術整合更多廠商推動這個市場。”李屹并不否認目前激光電視市場偏貴,但他對此同樣有時間表規劃。“根據摩爾定律,明年激光電視價格就能降到3萬左右逐漸打開市場,三年內市場份額可以達到30%.”
“我常在想激光的極限是什么?現在北方地區夜晚太長,路上太黑,假如有一天在人造衛星上做一個反射板,一束激光打上去就可以反射整個區域,這是照明。”李屹對激光的未來語出驚人:“這些并非不可能實現,也是光峰光電的終極理想。”
「第三方點評」
張兵(DisplaySearch中國區研究總監):
目前激光尚沒有領導企業
激光技術專利與光學系統綁定,大部分掌握在國外廠商手里。像R G B技術幾乎由日德兩國壟斷,至于熒光技術,除了光峰光電,大部分專利則在LG手里。激光技術的專利依然是由國外廠商主導,諸如光峰光電的國內廠商依然有不小差距。
但張兵同樣表示,激光在家用領域剛剛起步,還沒有所謂的領軍企業。“這個市場普及度會越來越大,專注于垂直市場的國內廠商將有很大的發展空間。”
「市場調查」
在平板顯示時代,由于核心技術的缺失,外商通常賺取產品70%以上收益,中科院光電研究院副院長王宇表示。
中國電子視像行業協會9月份發布的《中國彩電新型顯示技術發展白皮書》指出,盡管相比數千億的彩電市場依然顯得渺小,但激光電視對于65英寸以上市場具有較強的沖擊力,到2015年,這一市場份額將達到350億元,有可能成為中國企業主導產業和品牌競爭格局的重要力量。
“激光并不是一種新技術,只是現在開始從商用的投影領域向民用的彩電領域滲透而已。”D isplaySearch中國區研究總監張兵說,激光屬于反射光,這就意味著環境光會對顯示造成影響,在安裝、環境調節上具有專業要求,才一直難以進入家用領域。“但現在家庭影院對大屏顯示需求在增長,激光在這個細分市場會有市場空間。”
至于商用的影院領域,成立于上世紀50年代的比利時巴可公司的R G B技術占據了70%以上市場份額,熒光激發藍光技術是近五年才逐步成熟的,這種技術大大降低了成本,也是因為這種技術出現才讓激光有機會進入家庭領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