激光醫療是利用激光的特性進行醫學診斷和治療的技術,其已成為重要的醫學分支,也是重要的激光技術應用分支。醫療激光設備是使用精確聚焦的光源來治療或去除組織的醫療設備,為診斷、手術或治療目的而制造、設計或用于對人體任何部位進行激光照射。目前,全國各主要醫院目前大多已建立了激光醫療中心,且80%以上的醫院擁有了激光醫療設備。同時,很多中小型醫院也建立了激光治療室,國內醫療界對激光醫療設備的需求大大增加。
激光器市場規模增長,并在醫學領域扮演著重要角色隨著現代制造業朝著自動化、智能化的方向發展,5G商業化應用程度不斷加深,半導體及光學、顯示和消費電子等行業都處于持續增長狀態,激光設備的需求持續增加,進而帶動著激光器行業快速發展。中商產業研究院發布的《2023-2029年中國激光器市場前景及投資機會研究報告》顯示,2022年中國激光器市場規模達到1037億元,同比增長16.78%。中商產業研究院分析師預測,2023年中國激光器市場規模增至1210億元。

數據來源:Laser Focus World、中商產業研究院整理
激光器的性能決定著激光設備輸出光束的質量和功率,是下游激光設備最核心的部件之一。根據增益介質的不同,激光器可分為光纖激光器、半導體激光器、固體激光器和氣體激光器。其中,光纖激光器因高效率、多用途、低維護成本的特點受到下游客戶的青睞。在應用領域,光纖激光器已成為最大的激光器品類,市場份額超過一半。光纖激光器主要應用在工業領域,而醫學領域主要還是以半導體、固體及氣體激光為主,三者合計占比49%。

數據來源:Strategies Unlimited、中商產業研究院整理
激光具有單色性好、相干性好、方向性好和亮度高等特點,可以用于醫療、工業、通信、商業等多個領域。自1960年世界上第一臺紅寶石激光器面世以來,激光技術開始應用于醫學領域。經過60余年的發展,激光醫學已初步發展成為一門體系較為完整且相對獨立的新型交叉學科,在醫學科學中扮演著越來越重要的角色。目前,我國激光器在醫學領域的應用市場占比約為4%。

數據來源:中商產業研究院整理
激光醫療設備市場空間逐步擴大,皮膚治療領域普及度高激光具有無接觸、精度高、損傷小、便于攜帶和操作靈活等優點,被越來越多的醫師和患者接受,在部分疾病的治療中逐漸取代了傳統的治療方法,激光醫療設備市場空間正逐步擴大。中商產業研究院發布的《2024-2029年中國激光醫療設備行業市場分析及發展前景趨勢研究報告》顯示,2022年,國內激光及其他光電類醫療設備市場實現了11.8%的正增長,規模達到39.8億元。中商產業研究院分析師預測,2023年中國激光及其他光電類醫療設備市場規模將增至42.6億元。

數據來源:中商產業研究院整理
在醫療領域中,激光及其他光電類醫療器械逐漸普及,已廣泛運用于眼科(如近視矯正、視網膜修補等)、外科(激光手術刀)、內科、婦科、耳鼻喉科、心血管科、皮膚科等多個領域。2021年,全球激光及其他光電類醫療設備應用市場中,皮膚治療類應用依然是占比最大的領域,占比約為38.5%;其次是泌尿外科、口腔耳鼻喉科和醫療制造領域,占比分別為17.3%、16.5%和15.4%;隨后是血管介入治療、腫瘤切除、神經外科手術領域,占比分別為3.8%、3.7%和 1.5%。
數據來源:中商產業研究院整理
激光醫療設備國產化率提升,資本市場表現活躍目前國內約有上百家激光醫療器械企業,按綜合競爭力可分為兩大梯隊。其中,第一梯隊以外資企業和國內少數優勢企業為主,代表性廠商有以色列飛頓(Alma)、奇致激光、科醫人(Lumenis)和賽諾秀(Cynosure)、歐洲之星(Fotona)、賽諾龍(Syneron)、半島醫療、深圳吉斯迪、吉林科英等。第二梯隊以國內若干小型制造企業為代表,這類企業普遍起步較晚,技術積累較少,受制于醫療器械行業本身的高門檻,其產品很難進入被外資和本土優勢企業包圍的醫院等中高端市場。從國產化率來看,在各類激光治療設備中,氣體激光器、Nd:YAG激光器等技術較為成熟的產品已經實現了國產化,而高功率半導體激光醫療設備研制則相對匱乏,關鍵產品仍需依賴進口。目前,已經批量上市的國產醫療激光設備產品及典型企業如下表所示:
資料來源:中商產業研究院整理
近年來,激光醫療企業在資本市場的表現活躍。2023年7月,春暉醫療宣布完成數千萬元人民幣的Pre-A輪融資,本輪融資由合肥中合歐普醫療健康產業基金領投,友博資本的成員企業上海展臣揚帆新材料有限公司聯合投資。2023年4月,藍極醫療完成由合肥中合歐普醫療健康產業基金領投、陜投成長基金參與的數千萬元A+輪融資,募集資金將用于藍激光微創、光動力診療一體化設備,光生物調節等系列創新產品的研發、臨床研究等。
資料來源:中商產業研究院整理
激光醫療設備迎來發展機遇1、產業政策利于行業發展在技術及研發方面,國家將醫療器械行業發展置于戰略高度,出臺各類政策扶持自主研發和“進口替代”。在政策的不斷推動下,越來越多優質的國產醫療激光器械走向市場,國產品牌的市場份額也不斷擴大。在推進醫療器械國產化進程方面,自 2014 年以來,國家層面相繼出臺并實施了分級診療政策、特別審批通道政策等一系列利好國產設備政策;同時,建立《優秀國產醫療設備目錄》,開展優秀國產醫療設備產品遴選工作,加快了高端醫療器械國產化替代的步伐。2、市場需求快速增加根據國家統計局數據,中國人均年可支配收入由2017年的25973.8元增至2022年的36883.0元,復合增長率為7.27%,未來我國人均可支配收入仍將維持較高的增速。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的增加刺激了人口的醫療消費能力,并已成為醫療行業增長的主要動力。同時,人口老齡化加劇、消費意識轉變及消費觀念的提升、醫療技術水平的升級、產品更新換代及國產化進程加快等因素也將促進我國激光和其他光電類醫療設備產業的發展,催生龐大的市場需求。3、行業規范監管有利于規模化發展在生產制造方面,2022年國家市場監督管理總局發布《醫療器械生產監督管理辦法》,在生產場地、環境條件、生產設備以及專業技術人員、質量檢驗的機構或者專職檢驗人員以及檢驗設備、售后服務能力及產品研制、生產工藝文件等方面都作出了明確規定。相關行業監管措施將有效提高醫療器械行業的準入門檻,促進我國醫療器械行業的健康發展,有助于加速行業整合,并有利于實力雄厚、具備技術創新實力的規模化企業進一步發展。來源:中商情報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