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讀】:激光被稱為“最快的刀”“最準的尺”“最亮的光”和“奇異的激光”它的亮度約為太陽光的100億倍。從1961年中國宣布第一臺激光器研制成功至今,激光技術已在我國的眾多領域廣泛應用,為科技進步、國民經濟發展和國防建設作出了積極貢獻在國際上也爭得了一席之地。
近年來,中國激光工程應用市場動向已成為全球激光產業發展的風向標。2017年是中國的實體經濟尤其是制造業轉型升級的決戰之年,2018年,實體經濟將進一步得到提振并呈現向好快速發展勢頭。作為振興實體經濟的主戰場,制造業近兩年對先進激光加工技術裝備市場需求逐年遞增,尤其是激光切割、激光焊接裝備對2017年中國激光加工市場貢獻率最大。1月18日,中國國家統計局公布數據顯示,2017年我國國內生產總值(GDP)為82.7萬億元,同比增長6.9%。據Laser Manufacture News最新發布的相關數據報道,2017年我國工業激光與相關產品市場規模達721億元,同比增長32.6%,繼續呈現出高速增長態勢。

2017年,在我國激光加工產業西北地區、華中地區、環渤海與東北地區、長江三角洲、珠江三角洲5大產業帶之中,華南地區以270億獨占鰲頭。其次分別是華中地區155億、華東地區150億、華北地區80億、東北地區43億、其他地區23億。

中國激光工程應用市場動向之所以成為全球激光產業發展的風向標,得益于近年來我國經濟結構調整出現積極變化,以及政府對產業發展的引導及政策扶持。據統計:在深、滬主板、中小板、創業板和新三板上市的激光相關公司,涉及業績總量約為260億元,這些公司都是國內激光行業出色的代表,從它們的業績發展情況,可以窺探國內激光產業情況與發展趨勢。
2017年國內大多數激光公司業績都呈現出大幅度增長的勢頭。筆者認為其原因有四點:1、中國經濟大環境觸底反彈,制造業回暖。2、智能制造十三五規劃政策,以及一系列對激光制造與增材制造研發有關的項目資金支持。3、激光加工機器采購成本的下降,使得更多用戶買得起。4、激光應用領域的多樣化,開拓了應用市場。

經過數年發展,中國已開發的激光器種類超過200種。激光器作為激光系統裝備核心部件,占系統裝備成本的比重較大,一直是各類加工應用關注焦點,2017年光纖激光器仍占據絕對市場份額。
2017年全球各類激光器銷售額近 120 億美元(數據來源:Laser Manufacture News),其中光纖激光器占全球激光器市場份額的51%以上。據不完全統計:2017年光纖激光器裝機量在10萬臺以上,紫外激光器裝機量在9000臺左右。
從市場格局來看,國產品牌占小功率光纖激光器市場份額占比達70%以上,自主品牌出貨量超越國外品牌;中功率方面國產與進口品牌各占半壁江山;高功率仍以國外進口品牌為主。

2017年激光切割機市場出貨量在1.5萬臺左右,其中國產接近1.3萬臺,板材加工和3C領域激光加工市場貢獻率較大;激光打標機出貨量在13萬臺以上,雖然激光打標技術壁壘較低、市場趨于成熟,但筆者認為3C市場需求穩定,未來隨著追溯產品消費市場及產品追溯管理體系的進一步完善,市場仍將會保持在較高增長速度;2017年金屬中框結構小件、動力電池、汽車輕量化共同拉動了激光焊接需求,激光焊接機出貨量在6000臺以上,預測2018年將會超越激光切割設備出貨量;2016年我們認為激光清洗是一個市場亮點,2017年設備出貨量在700臺以上,2018年我們給予20%的增長預期。
當下,實施“中國制造2025”為中國激光智能裝備企業打開了巨大市場空間,不僅激光企業“朋友圈”(新誕生的企業)會擴大,資本也會加速輸入。那些已提前布局激光智能制造裝備發展并具備自動化生產線行業解決方案的激光企業,將會更具市場競爭優勢,今年銷售將會繼續放量并大幅提升公司業績。
2018年,中國工業激光與相關產品市場規模將有望接近千億。
來源:激光制造網
|